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精選10篇)
《圣經(jīng)》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部璀璨的杰作。讀完圣經(jīng)的故事,讀者有都寫了哪些讀后感?下面小編給大家?guī)黻P于,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1)
由于暑假是我要去加拿大了,聽說我住所的男主人是位牧師,所以為了更好的與其溝通,我讀了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。
這本書分新約和舊約兩個部分。新約講的是上帝創(chuàng)世,挑選子民,子民一次次的墮落以及上帝對他們一次次的拯救;舊約講的是耶穌和他的門徒在世間布道的故事。圣經(jīng)總體來說就是上帝教導人們要行善的故事。其中寫了許多勇敢、忠誠信徒,同時也寫了一些背叛者。
在舊約篇中,講述了一個永遠堅信上帝的人,他叫約伯。天使撒旦想要檢驗約伯是否真的相信上帝,他讓他所有的財產(chǎn)全無,讓許多人都背叛他,讓他長毒瘡,即使這樣,約伯從來沒有指責過上帝一句,并且每天都誠心相上帝禱告,他相信上帝會拯救他;最后撒旦沒辦法只放棄。擁有這樣堅定信念的人實在少見。向我們,遇到一點小小的失敗,就懷疑自己;而約伯遇到那樣大的打擊仍然堅信上帝,就向我們相信自己一樣,約伯對上帝的忠貞不二使撒旦放棄了,而我們要是相信自己也會取得成功。
在新約篇中,由于上帝的兒子耶穌使信徒與日俱增而遭到一部分猶太人的嫉妒,唯恐有一天耶穌會毀了他們,所以一些邪惡的人給耶穌定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,并最終把他處死;但是,由于耶穌相信真理使耶穌復活了,并擊垮了那群邪惡的人。這就是邪不壓正。雖然復活這種事情不可能在我們中間發(fā)生,但邪不壓正倒是經(jīng)常有的。比如說欺騙、搶劫、偷盜這些事情,在發(fā)生后都被一一繩之以法,所以要心中有“正”。
圣經(jīng)讓我看到了善良正義的人們,也揭露了一些充滿忌妒的小人。我從中體會到了忠誠,也感受到了邪惡。
由于讀了《圣經(jīng)》,幫助我在到加拿大后,很快與男主人的關系從房客、房東變成了很好的朋友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2)
讀圣經(jīng)若望福音6章第5~13節(jié),我很震撼。面對眼前幾千饑餓的群眾,斐理伯很憂慮,也很無奈。老師耶穌試探他:“我們上哪里買東西給他們吃?”斐理伯回答:“即使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,恐怕一人也吃不上一塊呢?!迸c此同時,耶穌的另一個門徒安德肋卻在默默地工作著,他找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,最后只從一個小孩手里找到了五張餅和兩條魚,他很失望。五張餅和兩條魚對于五千群眾,無疑是杯水車薪。安德肋很為難地對老師說:“這五張餅和兩條魚如何能夠分給這么多人吃呢?”斐理伯不作為,耶穌考驗了他。安德肋努力做了,但沒有什么成效,因此他很失望。耶穌卻另有想法,他在安德肋工作的基礎上,顯了五餅二魚飽五千人的奇跡。
我們每一個人都處于今天的社會大環(huán)境之中,面對世風日下,許多人見利忘義,為了錢、權(quán)、利而不顧一切,我們感到苦悶、憂憤、無奈,我們也像斐理伯一樣沒有作為。因為我們面對的一切太強大了,自己的力量又是那樣的弱小。“我該怎么做?恐怕做了也是白做。”我們的理由很充分。慢慢地,我們由心里不安,到心安理得再到沉默麻木,我們的心鈍化了,漸漸被社會環(huán)境所同化。作為一個___,能保持自己不去或少去參與社會環(huán)境當中的錢、權(quán)、利的交易,就已經(jīng)是很不容易了,所以,我們只滿足于盡量地保守自己。在生活中,如果遇見一個像安德肋那樣工作的人,我們也許會認為他太傻了,做的是一些沒用的事情。
其實,說到底,我們是對天主缺乏信心,對人缺乏愛心,我們不敢向前邁出一步。印度的德肋撒修女,是那樣的柔弱。面對印度的許多窮人的痛苦,由于愛,她的心不能安寧,愛,使她勇敢地走出教會,走進民間,深人到最窮的人群當中。她開辦嬰兒院、仁愛之家,把天主的愛顯示給那些無人收養(yǎng)、無人愛的孩子和病者、老人,讓孩子在愛中成長,讓病人、老人在尊嚴中逝去。以她弱小的身軀,靠著天主的大愛,成就了大事。
天主是全能的神,他希望他在世界上的兒女們能有所作為,他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很小,但是,他要求我們有所奉獻,他希望我們參與到他愛的工作中去。在我們微小工作的成果上,他要顯大奇跡,施大能力,來成就我們的事業(yè),也是他的事業(yè)。讓我們學習安德肋,踏踏實實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讓天主的能力在我們的工作之中彰顯出來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3)
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分“新約”和“舊約”兩個章節(jié)?!靶录s”中的故事比較多,“舊約”中的故事比較少?!妒ソ?jīng)》記載了古代亞、歐、非一些國家宗教信仰的傳說,由來,和中國的神話故事差不多。還有一些國家的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民族風俗等,但不易理解,而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試著利用淺顯易懂的故事讓人們對《圣經(jīng)》有一個大致了解。
讀完這本書,我懂了一些道理并且認為為人處世要機靈、樂觀、一心向善,不可自私自利等。我還知道了一些國家的風俗,一些國家的生活方式、衣著、習慣、節(jié)假日等,還知道一些國家名稱的由來,一些人信仰上帝,并稱之為耶和華上帝。
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中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有所體現(xiàn),比如:一個賣菜的人,在稱上做了手腳,多收了錢,被人發(fā)現(xiàn)后,不僅要負責任,以后去他那兒買菜的人還會越來越少,結(jié)果沒賺到錢,反而賠了些錢,所以做人老實,真誠,不貪圖小便宜,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了方便。
在這本書中,我最喜歡《年輕的大衛(wèi)》這個故事。故事講一個少年,名叫大衛(wèi)。他很勇敢,他曾經(jīng)把巨人歌利亞都打死了。而且他只用了五顆石子。掃羅很妒忌他,因為他沒有大衛(wèi)厲害,他便想把大衛(wèi)殺死。幸虧掃羅的兒子——約拿單保護了大衛(wèi),大衛(wèi)才沒有被殺死。還有一個原因,神永遠與大衛(wèi)同在。
我讀了這個故事,感想很深刻。我知道了,一個人必須遵守應該遵守的規(guī)矩,否則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。誰從困難中解救了我們,我們就應該相信他的實力,贊美他。不能忘恩負義,應該知恩圖報。世界沒有神,卻全都是神。因為人人都是神,人人都有權(quán)力來主管自己。
這位神以仁慈、耐心、寬容、博大、善良的精神來對待每一個人。不管那個人是善良,還是邪惡,神都會寬容他。這使我想起一句話:“宰相肚里能撐船?!?/p>
神非常信守諾言。一旦神說的話,神都會信守。一諾千金。掃羅的嫉妒心會使他輸給大衛(wèi),所以嫉妒心很可怕,我們應該沒有嫉妒心。神是由光明和愛組成的。神仁愛慈善,心里不急躁,不厭煩,寬大有氣量,不計較或追究,寬廣,豐富,心地純潔,沒有惡意。
我們也要做像神這樣的人。
讀完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我發(fā)現(xiàn)猶太人真聰明。他們不僅發(fā)明了控制人精神的上帝,而且當今的猶太人 還 非常會賺錢,如果說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,是個偉大的民族,我們中國人都很自豪。那么,無論從整個歷史還是現(xiàn)在的世界形式來看,不得不承認猶太民族的確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,這個民族造就了歷史上如:亞伯拉罕,摩西.大衛(wèi),所羅門和耶穌這樣一些偉大的先知和君主;馬克思可以說是對現(xiàn)代中國影響最大的猶太人;其次是作為科學楷模與象征的愛因斯坦;又在經(jīng)歷了百般困苦和不公的待遇之后成為當今控制世界經(jīng)濟的強族?!妒ソ?jīng)》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部最璀璨的杰作之一?!妒ソ?jīng)故事》開卷有益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4)
《圣經(jīng)》是西方社會宗教經(jīng)典,天主教,__,東正教,猶太教等西方宗教都是以《圣經(jīng)》作為其教義經(jīng)典?!妒ソ?jīng)》分為舊約和新約兩個部分,前面部分主要是歷史方面,記錄上帝創(chuàng)造這個世界后一直到耶穌降生這一時期的歷史,稱之為舊約,后一部分主要記錄耶穌的一言一行,以及其弟子的言行,類似于中國的《論語》,稱之為新約。
圣經(jīng)的舊約,處處體現(xiàn)著一種為人處世的哲理,與很多人想象中的“打左臉,打右臉”的故事不同,舊約中雖然告訴人們做人做事要原諒別人,要忍讓的道理,但是也有摩西帶領猶太人反抗埃及統(tǒng)治的故事,“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”,恩仇要區(qū)別開來。
舊約中有著與現(xiàn)實中不符的部分,最典型的就是十誡。在十誡中,上帝要求子民們只能信仰上帝,不能修建別的塑像或者圖畫作為崇拜之物,然而現(xiàn)實中,每個天主教堂都有耶穌的塑像,人們禮拜塑像,很明顯和十誡不符合。這是十誡中最大的疑惑。
亞當之子亞伯爾,殺掉了他的哥哥加音,但是上帝做出的懲罰并不是償命,而是繼續(xù)讓他活著,加音活了很久,上帝為了不讓加音被其他人攻擊,給了他一個印記,這樣所有人都不能攻擊加音??戳诉@里,我一直不是很明白,后來才知道,這里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活著其實是一種贖罪的方式,上帝的懲罰就是讓罪人活著,善良的人死后入天國。也就是說上帝認為人世就是贖罪之地。
如果說舊約是神治的話,新約就是人治。新約主要記載圣子耶穌的一言一行,從牧羊人報喜到護教要求,出現(xiàn)上帝的次數(shù)除了在耶穌降生后的幾次外,屈指可數(shù),耶穌代替上帝成為了新約的主角,上帝只出現(xiàn)于教士的口中。
上帝在《圣經(jīng)》中漸漸淡出,耶穌成為神一般的'存在,但是耶穌教導眾人的是忍受,從他受難的描述開始,耶穌一直是一個忍受眾多苦難的形象,給信教者的感覺就是要忍受一切。這樣的教義當然受到了統(tǒng)治者的歡迎,新約后面加上的關羽護教規(guī)范等,大都是后來加上的,舊約與新約最大的區(qū)別也就在這里,新約明確提出了宗教的概念,舊約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。
無論是什么,只要有利于統(tǒng)治,政治家們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它,哪怕是神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5)
當我捧起這本書的時候,我陷入了思考……還記得初二那一年的圣誕節(jié)前夕,我跟朋友去到教堂,看得了許許多多的___徒,聽著他們唱詩班唱詩,要博愛,要信奉上帝,得從善……
總之,在他們身上,我似乎感受到一股神秘地,令人向往的氣息……
《圣經(jīng)》被當今人描述為“最偉大的書”。原因是它對歷代人們無窮無盡的影響,雖然《圣經(jīng)》完工于2000多年前,但它至今依然影響人們。我對《圣經(jīng)》一直充滿著好奇,我從小也對宗教方面的東西有興趣,于是就讀了這一本書。古往今來,人們都給宗教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,讓人敬畏而又好奇。而我也讀過了《圣經(jīng)》一書后,去粗略領悟個中緣由,試圖了解基督宗教的文化。
這本書分為新約和舊約兩部分。新約講的是上帝創(chuàng)世,挑選子民,子民的一次次墜落與上帝給予的一次次拯救;舊約講的是耶穌和他門徒在世間傳道的故事。圣經(jīng)總體來說就是上帝教導人們要多行善的故事。其中寫了許多勇敢、忠誠的信徒,同時也寫了一些背叛者。
作為一名高中生,我知道宗教是一種相信并超自然生物作為共同特征的一種世界觀。讀完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給我的感受是: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。上帝愛人類,但有時人類卻有背叛上帝,在同一個“博愛”的上帝名義下,善惡并行著。所以我感到很矛盾。
而從這本書中,我們有時會缺少一樣東西——愛。耶穌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為一個萬能的上帝,他幾乎無所不能,但在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。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,學生更自私,更無同情心。許多同學對身邊人感情不深,反而更愛那些遙不可及的明星,成為追星一族。他們失去了愛的能力。而耶穌是不可能會被激怒的,他有著一顆同情的心。他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。他懇求人們停止戰(zhàn)爭。眼看人們自相殘殺,耶穌痛心疾首。所以耶穌以他那淳樸而偉大胸懷貢獻出了一劑良藥——“愛”。而這也是整本書的核心與我所學到的最偉大精華所在。
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《年輕的大衛(wèi)》這個故事。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勇敢的少年,名叫大衛(wèi)。他很勇敢,他曾經(jīng)把巨人耶利亞打死了。而且只用了五顆石子。掃羅很妒忌他,因為他便想把大衛(wèi)殺死。幸虧掃羅的兒子——約拿單保護了大衛(wèi),大衛(wèi)才沒被殺。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上帝與大衛(wèi)同在。
我讀了這個故事,感想很深。我知道了,一個人必須遵守應該遵守的規(guī)矩,否則將到應有懲罰。誰從困難中解救了我們,我們就應相信他,贊美他。不能忘恩負義,應該知恩圖報。
而在這里,并不是說我要去信奉上帝,只是讓我覺得,在我們社會發(fā)展中,某些宗教某些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。只是,我們必須學審視,批判接受。
我知道,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……似乎每個國家都試圖用符合統(tǒng)治階級利益的思想來束縛自己的臣民。古往今來,這樣例子并不少見,如中國古時候的漢朝主張的儒家思想,宋朝主張的理學思潮……
在構(gòu)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,我們要遵循在弘揚主旋律基礎上發(fā)展文化多樣性的原則。無產(chǎn)階級是無神論者,然而我們應有博愛的精神。而我們也應要適合社會發(fā)展,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(zhì)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6)
《圣經(jīng)》通常被描述為最偉大的書。這是因為它對歷代人們的無盡的價值與影響,歷史上沒有一本書像《圣經(jīng)》一樣對人文有如此影響力。到目前為止,《圣經(jīng)》已被譯成2018種語言,每一年的銷售量比任何一本書的年銷售量都要高得多。
我讀完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的第一感受就是,這是一本歷史書,里面的時間,地點,人物,事件紛繁復雜,只通讀一遍是很難完全理清頭緒的。但是它所分的《舊約》和《新約》這兩個部分是非常清晰的:繁雜的《舊約》就是一部猶太家族史,講述的是猶太人和他們自己的嚴厲的上帝耶和華;而《新約》則是幾個猶太人把他們自己的上帝變?yōu)槿祟惖纳系?,把一個嚴厲的上帝變?yōu)橐粋€博愛的上帝耶穌的過程。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。上帝愛人類,那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為違背他或者拜了別的神而摧毀人類?在同一個博愛的上帝名義之下,善和惡都在進行著,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。所以我感到這是很矛盾的故事。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,所以我想我永遠也不會相信上帝。
讀完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我看到教師和同學都缺少的東西—--愛。耶穌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為萬能的上帝,在的眼里他又似乎無所不在,無所不能.但是,在此書中,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,一個充滿善良,正直,純樸,勇敢,智慧的拿撒勒的偉大木匠.現(xiàn)在的教育是缺少愛的教育,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,有的同學更自私和沒有同情心了。他們不愛父母,老師,更愛變形金剛和明星偶像。
讀完《圣經(jīng)故事》我發(fā)現(xiàn)猶太人真聰明。他們不僅發(fā)明了控制人精神的上帝,而且當今的猶太人還非常會賺錢,如果說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,是個偉大的民族,我們中國人都很自豪。那么,無論從整個歷史還是現(xiàn)在的世界形式來看,不得不承認猶太民族的確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,這個民族造就了歷史上如:亞伯拉罕,摩西.大衛(wèi),所羅門和耶穌這樣一些偉大的先知和君主;馬克思可以說是對現(xiàn)代中國影響最大的猶太人;其次是作為科學楷模與象征的愛因斯坦;又在經(jīng)歷了百般困苦和不公的待遇之后成為當今控制世界經(jīng)濟的強族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7)
寒假中,我讀了一本書,名叫《圣經(jīng)的故事》,看了書名你們一定覺得沒什么好看的,只是西方的一種文化??墒悄銈冨e了,西方文化的是叫《圣經(jīng)》,這本書只是記述了上帝的恩賜。就讓我來請你和我一起遨游在這本書中吧!
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。第一個部分是舊約的故事。上帝耶和華創(chuàng)天地;亞當和夏娃的著名故事;諾亞方舟的傳奇故事;其中鄰國王后拜訪所羅門,因為王后的夸贊,所以羅門的國力強盛和權(quán)力偉大,造成了所羅門制定的奴隸制,以色列腐敗。雖然以色列有以列亞,以列沙,但尼布甲尼撒國王十分惡毒,把以色列人分到各個國家,阻止以色列人民繁殖。
第二部分是新約故事。在這一部分中耶穌雖然去了天國,但他的神靈經(jīng)常在愛他的人身邊出現(xiàn)。圣殿的祭司和法利賽人雖然采取各種方法阻止人們崇拜耶穌基督,但都無法扼殺人們對耶穌的信仰。彼得和約翰等門徒牢記耶穌曾經(jīng)的祝福,到處旅行,廣收門徒,他們把耶穌的新教義叫做新福音,讓每一個信仰住的人都執(zhí)行它。這一舉動使世界的愛更多。公元64年,羅馬發(fā)生了一場可怕的大災。它的最高統(tǒng)治者尼祿皇帝認為是猶太人縱的火,就大肆屠殺猶太人及徒。公元70年,猶太人和羅馬人的關系到達白熱化程度,最終爆發(fā)了一場戰(zhàn)爭。猶太人寡不敵眾,徹底失敗。耶路撒冷遭到徹底毀滅,圣殿也夷為平地。被迫分散到各地,并建立教堂,始終沒改變對耶穌基督的信仰。
徒約翰寫了一部啟示錄:我看見一個新天地,因為舊的世界已經(jīng)沉淪。我見到圣城耶路撒冷,上帝降在那兒,像新娘一樣打扮的美麗動人。他高聲對我們說:“看,我與你們同在,你們都是我的子民。沒有死亡,沒有哭泣,沒有悲哀,沒有痛苦,以為一切都已過去,你們將不再擁有淚痕?!蔽衣犚娚系墼趯氉险f:“我將更新一切,讓光明照亮世界,讓我的愛成為永恒!”
在實際生活中,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上帝的眼中,無論什么事都有它的結(jié)果,而上帝決定的結(jié)果在于平時公德的積累,品德高尚的人,上帝一定會眷顧他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8)
對于人,什么是最重要的?有人說:我要有所作為,要創(chuàng)業(yè),要掙很多的錢。老師教育我們:人活一口氣,要證明自己。
去年7月,我寫了一篇日志《我的自白書》,那是我過去對于人生的看法:人的生命不過只有百年歷史,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如此的渺小,出生而后死,最終等于0。所以那時,我便一直認為只有那些死后流芳千古,讓人們記住,才可以真正得到永生。
今天當我讀了《圣經(jīng)》,我有了新的啟示,這個啟示是與命運有關的。命運是人無法改變的,人的命運不同,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不公平的因素。今天我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,可以衣食無憂,都是大自然、造物主、命運的賞賜??赡切┓侵薜暮⒆?,中國大山里的孩子,殘疾人,孤兒,或許有些人吃飯都吃不飽,要比我多付出多少才可以成功,或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。這是命運的不公平。
因此,縱使未來我取得多么大的成功,似乎都不值得驕傲,因為我的成功建立在比別人優(yōu)越的命運上。就像1000米賽跑,我站在200米的起跑線上向前沖刺,和那些站在0點起跑線的人相比,我的成功對于他們是多么的不公平???
因此,這個世界本身是不合理的,若真正的英雄就都應該去非洲,和那些窮苦的孩子一起努力。
所以,人生最大的目標不是像世俗人所說的要有多大本事,而是如何做一個好人!就像《圣經(jīng)》里提到的,如何做一個義人,這是我們?nèi)松哪繕恕?/p>
我今天的人生觀:把我的這種基于比非洲孩子更好地命運上的成功,返還給命運本身。也就是說一個人獲得成功后,應該把這種成功所帶來的價值去幫助更多的人,把財富給那些需要的人,返還給命運、自然,返還給造物主。就像《圣經(jīng)》里所講的:將榮耀歸于神。
正如我高中作文里所寫的一句話:我愿用我摯熱的雙手,寫下壯美的詩篇不管有多么疲倦;我愿用我跳動的心房,震蕩出永恒的火焰,讓世界感受我永恒的溫暖。不,那不是我的溫暖,而是神的溫暖。
成功的人生不應該是死后流芳千古,而是彰顯神的榮耀,最終將榮耀歸于神。
正如牛頓所說的: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。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9)
擺在我面前的這本《圣經(jīng)》,黑色封皮,繁體豎排,特別有厚重感??煞_一看,滿篇都是是血與淚的拼殺,戰(zhàn)火紛飛,硝煙彌漫,一切的一切,都說明那是一個如何野蠻的時代。
初讀《圣經(jīng)》,讓我驚嘆不已。對于一個習慣于東方溫和恭儉讓的仁和文化的中國人,似乎更喜歡讀那些以如是我聞開頭的佛曰和微言大義的子曰,對于經(jīng)典中如此赤裸裸的野蠻和殘酷,我不知道該是淡定還是憤怒,最后只有以文化差異還安慰自己了。
但是我始終無法理解,這段由上帝參與演出的殘酷歷史如何就成了圣經(jīng),這個怎么看都只是對于人的生命視如草芥,不屑一顧的神,居然就是上帝。作為一個指揮并參與了多場可怕的戰(zhàn)爭,傷亡人數(shù)數(shù)以萬計的、創(chuàng)造著一切的耶和華上帝,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已應該扮演一個公正、仁慈、和平的角色最后我只好還是以文化差異來安慰自己,我們討論的是上帝而不是孔子。
前幾日看《童年》,高爾基對于自己外祖父和外祖母的信仰難以理解,外祖母的上帝是溫和仁慈的,外祖父的上帝是殘酷無情的。看了圣經(jīng),我心目中所有關于上帝的形象全數(shù)倒塌無余
相比之下,我真的很敬仰耶穌,如果耶穌真的是上帝之子,我想說,兒子比老子好很多,因為耶穌宣揚的是仁愛互助,更難能可貴的是耶穌身體力行,帶領門徒遍灑福音,最后耶穌愿意為了自己的所作所為,為了他的理想而獻身。
希望西方人是真的信...
圣經(jīng)讀后感500字(篇10)
在我看來,《圣經(jīng)》這本書其性質(zhì)與我們大家都看到過的《心靈雞湯》很類似,都是通過很多一個個小故事來告訴我們做人、為人處世的道理。只不過《圣經(jīng)》更加的抽象化,更加的過于偉大,更加的傾向于去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。最不同的一點是《心靈雞湯》主要是告訴我們“該怎么做”,而《圣經(jīng)》則告訴我們“這么做,你覺得怎么樣?”。在這點上,我還是比較認同《圣經(jīng)》的。因為在生活中任何事都沒有什么該與不該,每個人的看法和處事的方法都不一樣,所以自己覺得怎樣做怎樣好就怎樣做,這樣應該比較符合人性吧。
在讀著《圣經(jīng)》這本書的時候,我有無數(shù)次都被它所感動,總是莫名其妙的有一股熱流從心底往上涌。我知道這是因為里面的人物,里面的事情都讓我覺得太美好太讓人憧憬。與現(xiàn)實相比較起來,那是多么的完美啊,多么完美的人啊,多么完美的世界啊。雖然他們是生活在貧窮與饑餓中,但是他們還是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充滿了希望。如果我們身邊的人都有著他們這股耐力與勇氣以及樂觀的生活情緒,我想還在感嘆生活不公平的人應該不會存在吧,感嘆自己的命運多舛的人應該也不會如此之多吧。在這一點上現(xiàn)代人真的是應該好好反省反省啊,不管怎么說我們現(xiàn)在的生活雖然還沒打到讓任何人都可以揮霍的程度,但是要讓每個人都吃得飽還是不成問題。只要你肯努力,你可以得到更多。所以《圣經(jīng)》中的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抱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(tài)度,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想法是值得我們?nèi)W習的。
《圣經(jīng)》這本書不僅是在故事情節(jié)上很生動讓人難以忘懷,而且在語言文字上也很美麗。它的詞,它的句都很樸實而不華;即淺顯易懂,又讓人回味無窮。
但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能僅僅只是靠《圣經(jīng)》中的優(yōu)美語言來過活的,如果把它當做我們的精神支柱,然后將其付諸于實踐的話,這才是最完美的搭配。如果只是一味的盲目去相信上帝,把任何事情都歸于上帝,希望得到上帝的諒解和寬恕,希望上帝幫自己度過難關,或是希望上帝幫自己達成愿望,而自己從來就什么都不做,什么都在等待的話就會事與愿違,事事都不順。所以我們應該將《圣經(jīng)》中所傳達的教義和生活哲理賦予精神上的意義,讓它鼓勵自己,給自己一個更加積極的努力方向。